南区急诊科成功完成多项抢救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本报讯 南区急诊科 马磊 司晔巍)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南区接诊了多起群体伤患者、高空坠落伤患者等突发事件的救治工作。他们以精湛过硬的医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成功完成了多项抢救工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6月30日,在南区附近一个工地上,因发生工友殴打,造成四人受伤,送到了南区急诊科。
主班陈侠护士马上意识到这是一起群体伤事件,立刻通知急诊科曹秋梅主任和护士长,曹主任指示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通知科内在班医生护士立刻前来支援;迅速开辟出红、黄、绿接诊区域,接诊不同伤情的伤员;并通知普外科、骨科等科室医生及后勤保障人员5分钟内全部到达救治现场。外科当班的贾慧琳医师立刻开始检伤分诊。经过初步检伤,重度伤2人,中度伤2人,即刻将2名危重患者推入红色抢救区域开始抢救,另外2名中度伤患者的则由护士先期进行包扎伤口,在急诊黄区输液治疗。
一名患者可能失血性休克,意识已经丧失,急诊内科医生立刻配合贾慧琳医生及王小华护士长对其进行救治。另一名患者初步检查,可能是动脉损伤造成大腿活动性出血,正处于失血性休克早期。急诊科闫冬医生立刻对患者进行救治。普外科沈凯医生和骨科毛威医生也前来支援,检视了患者伤情后,确定需立刻行急诊手术,于是马上通知在西区的血管外科郁正亚主任前来准备手术。马文辉护士长则对患者开始进行术前准备。在急诊开通绿色通道之后一小时之内便顺利手术。 保卫处人员协助将抢救现场进行封闭,将群体伤患者和普通急诊就诊患者分开,维持就诊秩序;保洁人员穿梭各处随时清理污物。 18点,抢救工作基本完成,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争分夺秒地抢救下,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最大的有效保证。在这次群体伤结束以后,南区急诊科医护人员一起讨论了这次群体伤的处置流程,总结经验,同时完善了现有的群体伤救治流程。 就在这次事件刚刚过去三天,7月4日早9点,又一次群体伤事件发生。这次的伤员是10名打架外伤患者,经过当时的检伤后患者伤情稳定。曹秋梅主任和李大鹏主治医师判断后立刻启动了科内应急预案。大家按照修改好的应急预案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夜班的贾慧琳医生和周开国医生留守支援,当日休息的王磊医生闻讯后也第一时间从家中过来支援;院领导闻讯后调动保卫处、后勤的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因为上次经验的总结到位,这群体伤人数虽多,但是没有造成就诊秩序的混乱,大家有效及时地完成了救治工作。 7月28日,南区急诊又接诊一起高空坠落伤院外救援,曹秋梅主任派经验丰富的急诊外科李大鹏医生赶赴现场救治。 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广告架下,遍布着东倒西歪的油漆桶,地面上洒满了油漆涂料,受伤的工人就在油漆中间,周围没有一点下脚的地方。李医生踩着黏稠的油漆来到病人身边,迅速检查病情,患者从头到脚都被油漆覆盖着,虽不能表达但神志清楚,颈动脉搏动有力,喘息急促,查体后发现病人脊柱变形损伤严重,胸腹腔可能有损伤,下肢散在骨折。李医生检查病情的同时护士已将现场情况回报科里,为避免二次损伤,李大夫和几个工人一起协作,把病人搬上抢救车,大家推着车沿着马路飞奔向医院。 到达医院后抢救面临最大困难是这个全身油漆的病人治疗要从何下手,连输液都无法实现。“先清理油漆吧!”李医生说。三名外科医生一起,马文辉护士长和李松宇护士也加入到清洗病人的工作中。首先擦干净上肢,开放静脉通路,然后医护们用松节油一点一点地清理患者其他部位的皮肤,经过擦洗同时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后,患者终于可以进行下一步治疗。 由于大量油漆刺激,每个参加清洗油漆和抢救的医护人员都出现了轻微头晕、恶心的症状,但没有一个人休息,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当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当抢救已经迫在眉睫时,当救护车还未到达时,科主任临危不乱,指挥得当;急诊医生争分夺秒救治生命,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因为大家坚信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