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进学科带头人推进我院学科发展
编者按:2012年6月,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军人物马长生教授正式担任我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之后,医院相继引进了肝胆外科著名专家栗光明、心外科著名专家袁彪、神经内科著名专家王佳伟、康复科著名专家陈亚平等专家及学科带头人。为吸引各类人才来院发展,医院广泛挖掘人才资源,与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今后,医院将会不断地引进高水平专家人才,广纳贤才,更好地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马长生主任医师教授科室:心血管中心来院时间:2012年6月
马长生主任担任心血管中心主任之后,心血管中心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职工数达149人,医生55人,博士及以上学位15人,硕士学位38人,护士83人,技术员9人。心血管中心床位数123张,南区43张,西区79张,拥有三个导管室以及两个具有同时收治心外科术后病人及心内科重症患者的CCU病房。
特色医疗
设立房颤特色门诊,每周均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等手术演示,使心血管中心房颤射频消融技术迅速发展,逐步建立了心血管中心房颤综合防治的梯队,迅速培养了一批房颤相关领域的人才,并使技术人才迅速成长。两年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病例数超过150例,该数目已经进入北京综合医院的前三甲,计划未来几年每年完成200-300例。积极展开围绕房颤的相关研究,我院参与的房颤的队列研究已经入选了1万多名患者。
为了突出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特色,进一步优化了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救治流程,多次召开相关科室协调会,对无家属陪伴患者、外地患者及无住院押金等患者制定了特殊管理流程,力争使每一例患者均能得到最优化的治疗。
袁彪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心血管中心来院时间:2013年5月
袁彪主任在西区心外科开展工作以来,共完成手术198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87例,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室缺封堵术3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4例,全部为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其中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手术26例;瓣膜手术19例;大血管手术2例。
特色医疗
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多项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工作,均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二次开胸1例。其中全动脉化搭桥手术27例,应用骨骼化技术获取双侧乳内动脉,超声刀获取胃网膜右动脉,结合应用桡动脉,使移植桥通畅率明显提高。
开展急诊大血管外科手术,尤其是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远端支架象鼻联合手术,全动脉化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高了移植桥远期通畅率;骨骼化获取双侧乳内动脉用于搭桥手术;超声刀获取胃网膜右动脉用于搭桥手术,无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等。
社会公益
参与“同心-共铸中国心”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中华红十字会“爱心工程”等公益活动,先后到北京、甘肃、安徽、湖南、贵州、云南、河北等地进行义诊筛查1600余人,筛查出先心病患儿138名,已有80余名患儿在我院完成手术治疗。
栗光明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普外二科来院时间:2013年6月
自2013年6月以来,栗光明主任开展各类肝胆胰复杂手术140余例,其中肝脏肿瘤手术85例,胰腺肿瘤34例,复杂胆道手术10例,脾及门脉高压症手术7例。其中肝中叶肿瘤切除、肝尾叶肿瘤切除、联合肠系膜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半肝及尾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以及改良断流术、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等手术均为我院新开展的项目。
特色医疗
结合肝移植技术,开展肝尾叶肿瘤和中叶肿瘤切除手术。规范化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通过半肝联合尾叶切除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开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断流手术。积极开展肝癌的微创治疗,包括腔镜下的肝切除、经皮经肝胆的射频消融手术以及术中的射频消融手术。开展基于肝移植技术的联合血管切除胰腺癌切除手术。
科研工作
参与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项目2项:儿童活体肝移植的临床技术创新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微创治疗方案规范化的研究。共获得科研经费37.6万元。
陈亚平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康复医学科来院时间:2014年10月
2014年10月,陈亚平主任担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后,在南区成立了康复医学科病房,突破了康复医学科原来仅有门诊治疗的局面,为广大患者和对康复治疗有需求的科室提供了住院康复治疗和持续康复医疗服务。康复医学科病房开放后迅速收治了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骨关节病术后、颈肩腰腿痛等患者,为患者提供了规范的康复评定和持续康复治疗服务。
特色医疗
开展脑血管病后功能障碍、脑外伤后功能障碍、运动损伤和骨关节疾病损伤后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和疾病患者的康复,确定患者功能缺失的性质和程度,根据患者和家属对功能恢复的预期和其功能恢复潜力为患者制定康复目标和安全的康复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开展了康复治疗,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和损伤的康复治疗。满足了患者需求,支持了相关科室,锻炼了团队。
王佳伟主任医师教授科室:神经内科来院时间:2014年3月
王佳伟主任担任神经内科主任后,根据科室人员专业方向情况划分专业组,重新规划门诊布局,建立专病门诊。在保证神经眼科特色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神经病学其它专业方向,进一步全方位提高科室知名度与影响。完善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建立溶栓协作组。对中心实验室老化设备进行设备升级,请外院资深质控专家指导,对不合理的布局进行基本改造,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目前,基本实验设备已经到位,正在进行基本布局改造过程。
特色医疗
在自身免疫性脑炎方面的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2010年,王佳伟主任的课题组继成功诊断和治疗了国内第一例抗NMDA受体脑炎的病人后,率先在国内采用新的诊疗技术,开展了检测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AMPAR1、AMPAR2、GABAB-R、LGI1、Caspr2抗体工作。迄今为止,该课题组在国内700余人份临床不明原因脑炎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配对标本中,共诊断出110例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是亚洲范围内较大规模的病例报告,这为本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免疫相关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成为我院神经内科在国内的另一特色品牌。
科研工作
实现我院神经内科国自然项目零突破;在原先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神经眼科骨干培训班的基础上新增一项:开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性疾病新进展学习班,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神经眼科大会——暨第四届神经眼科骨干培训班”等。